「三千絲」的問題交給 Pomanox一切沒煩惱

Last updated:

Pomanox 天然版柔沛,解決煩惱三千絲

 衛福部統計,台灣高達360萬人以上有「三千絲」的煩惱,如禿頭、落髮、白髮等問題,常見的原因有:荷爾蒙作祟(雄性禿/產後脫髮)、毛髮週期失調(情緒壓力、氧化壓力、發炎反 應)、基因遺傳等。主流的治療方式有(一)外用:如落健,可改善頭皮血液循環、增加營養供給,但停藥後易前功盡棄且價格昂貴;(二)內服:常見如柔沛,藉由抑制二氫睪固酮的生 成,改善掉髮問題,對女性有致畸胎、男性有性功能障礙等風險。考量藥品副作用多,消費者轉向天然無副作用的保健品,但市場大多是毛髮生長所需的「養髮」營養素,如蛋白質、生物 素、鋅、鐵等,不足以照顧到由基因或是賀爾蒙失調等”內在因素”造成的落髮問題。國際最新臨床研究揭密,Pomanox 帕瑪仕紅石榴嚴選西班牙梅蒂奇特殊品種,蘊含珍稀紅石榴苷,能”基 因調控”毛髮生長周期、維持髮色烏溜,堪稱天然版柔沛,與口服生髮藥搭配健髮效果加乘,還可緩和藥物引起的性功能障礙。

Pomanox 啟動生髮基因讓頭髮長回來!

掌控毛髮生長週期是濃密秀髮的關鍵。國際臨床指出,Pomanox 紅石榴萃取物有助於降低發 炎及壓力荷爾蒙、增加生髮基因(LPAR6)及降低落髮基因(THBS1),進而拉長生長期、減 短休止期,最終提升毛髮密度(圖一),達到生髮的效果(1)(2);國內某牙醫師的丈夫長 期飽受地中海式禿髮危機,每日食用 500mg 的 Pomanox 帕瑪仕紅石榴,搭配日本 OPITAC 圓酵母穀胱甘肽偕同保養5個多月,一比對發現「頭髮全都回來了!」(圖二)。

【圖一】 Pomanox 紅石榴萃取物提升毛髮密度並調節毛髮長週期

【圖二】Pomanox 紅石榴促進生髮的台灣真實案例

讀者或許好奇,穀胱甘肽在健髮上有何功用? 由於毛髮中的黑色素細胞對氧化壓力非常敏感, 導致凋亡進而產生白髮,尤其是高速生長中的頭髮;現代人抗氧化循環又常常失衡,補充 Pomanox ( GSH 好朋友 ) + OPITAC 圓酵母穀胱甘肽 ( 抗氧化之母 ),有助於偕同排除身體 的氧化壓力維持頭髮烏溜。

【圖三】Pomanox 與 OPITAC 穀胱甘肽複配綜效加乘,減少白髮生成機會

Pomanox® + 柔沛 = 效果加乘

臨床研究指出,Pomanox 紅石榴萃取物在提升毛髮密度、生長速率及降低細小毛髮的發生 比例效果與柔沛相似,堪稱「天然版柔沛」,兩者一起使用還有綜效加成的效果(圖四)。 此外,Pomanox 紅石榴萃取物可以刺激血管內皮NO生成,進而幫助陰莖充血,維持正常勃起功能(3),緩和部分柔沛導致的性功能障礙。

贊助廣告☒
如何挑選適合的益生菌
【圖四】 Pomanox 紅石榴萃取物與口服藥柔沛效果相當,還能綜效加成(1)

髮寶來自50年植萃大廠 eUROMED

國際不少植萃廠家都有供應紅石榴萃取物,但能夠保留健髮關鍵成分-紅石榴苷卻寥寥無幾,原 因是產地不對及技術不到位;西班牙在地藥廠 eUROMED (點我看影片),擁有50年植萃經驗, 為歐洲標準草藥提取物的頂極製造商,堅持把關以下三大條件:

【一、品種來源】

西班牙盛產被譽為「紅石榴皇后」的特殊品種「梅蒂奇 ( Mollar de Elche )」,為適應地中海 的艷陽曝曬及酷熱夏季,該品種能產出高量的紅石榴苷以及其它保護紅石榴苷的抗氧化物質 (圖五)。

【圖五】國際植萃大廠 eUROMED 嚴選特殊品種「梅蒂奇」

【二、萃取工藝】

紅石榴效性成分不易保留、濃縮,在萃取過程中紅石榴苷容易降解為不穩定的鞣花酸,但鞣花 酸卻是一般石榴萃取物常見的指標成分,以效力而言1分子紅石榴苷等於3分子鞣花酸。為了以 天然方式保留效性成分,eUROMED 憑藉50年植萃經驗,開發技術門檻超高的PHP專利純水萃 取(Pure Hydro Process),有辦法濃縮珍稀紅石榴苷(圖六)。

【圖六】Pomanox 紅石榴萃取物生產過程及獨家PHP純水萃取技術

【三、指標成分】

以精準的 HPLC 分析Pomanox 紅石榴萃取物含濃度20%以上的紅石榴苷,更特殊的是,溶水 後熱安定性佳,可耐120°C;30分鐘(圖六),適合打造目前最夯的水劑營養品或一般食品、 飲料,遠優於市售紅石榴萃取物,當然要歸功於 eUROMED 嚴選梅蒂奇以及 PHP 專利水萃製程。

【圖七】Pomanox 紅石榴苷耐熱120℃,適用於飲品劑型

逆齡魔法

參考文獻:

(1) EP 2 703 003 A1

(2) Stockton et al, EC Nutrition, 2015, 2 (4), 396-411

(3)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otence research, 2007, 19(6), 564-567.

(4) Int J Trichology, 2018, 10, 19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