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及后生元掀蝴蝶效应!三大肠轴线作用途径全解析

益生菌及後生元掀蝴蝶效應,三大腸軸線全解析
Last updated:

3 大肠轴线:肠脑轴、肠肤轴、肠肝轴

在南美洲振动翅膀的蝴蝶,可能会在美国引起龙卷风;存活在肠道看似不起眼的微生物,亦能影响五脏六腑,用蝴蝶效应来形容肠道菌丛对身体的影响最贴切不过,国际权威期刊 Nature 指出肠道微生物会透过「轴线(Axis)」影响身体机能,包括过去熟知的肠脑轴还有近年研究越来越多的肠肤轴及肠肝轴等。

3 大肠轴线作用途径

肠脑轴是目前研究最深入的轴线,过去发现肠道菌可透过刺激肠道绒毛顶端的迷走神经影响中枢神经,进而改善情绪、记忆、睡眠等大脑掌管的生理作用,但近期的研究指出「神经系统」只是肠道微生物与目标器官交流的三大方式之一,还可借「菌体成分」、「菌代谢物」如脂壁酸(LTA)、短链脂肪酸(SCFAs)、GABA、多巴胺等物质经由血液循环作用于目标器官,或刺激免疫系统分泌细胞激素影响目标器官,以下带读者探讨具明确科学实证的好菌是如何透过不同途径来调节三大肠轴线,改善健康。

(一) 肠脑轴(Gut-Brain Axis)

源自人体天然菌 BGN4 及 BORI 菌株,是比菲德氏菌教父:韩国池根亿教授曾在知名牛津 Oxford 期刊发表肠脑轴研究的独特菌株,证实两株菌可影响肠道菌相的组成,使肠内比菲德氏菌数量激增 10 倍,并透过调节肠脑轴机制,降低脑神经发炎,临床证实食用后有舒缓压力、情绪及认知作用(图一),成为首尔大学医院、三星首尔医院等 8 大医学中心的御用益生菌

源自人體天然益生菌BGN4 及 BORI菌株透過腸腦軸(Gut-Brain Axis)提升腦部健康

(二)肠肤轴(Gut-Skin Axis)

肠道和皮肤有着许多共同特征,是数百万个微生物的栖息地,肠道可透过免疫及代谢的途径影响皮肤的健康,一旦肠道菌相失调会使肠道通透性增加,酚类物质、促发炎因子、毒素、病菌、食物过敏原等等会进入血液循环积聚到皮肤,扰乱皮肤微生物群的平衡及皮肤屏障的完整性,导致异位性皮肤炎、敏感干燥、粉刺痘痘等皮肤疾病,因此许多学者提倡补充益生菌来改善皮肤症状,然而能够同时调控肠道与皮肤菌相的菌株实属罕见,研究比较透澈的是日本植物性乳酸菌 L-137K-1等;从机制来说 L-137 透过平衡肌肤免疫、提升内源性玻尿酸等手段增加肌肤保水力,人体临床证实服用 4 周 L-137 后可明显减少皮肤水分流失(图二右上);K- 1 则是透过提升皮肤表面好菌的浓度改善肌肤表面屏障(图二右下),特别的作用机制使 K-1 在日本益菌界累积好口碑,有超过 26 项 K-1 商品获得日本机能性标示认证。

贊助廣告☒
如何挑選適合的益生菌
L-137、K-1菌株透過腸膚軸(Gut-Skin Axis)調節保濕力及皮膚菌叢

(三)肠肝轴(Gut-Liver Axis)

与肠肤轴及肠脑轴相比,「肠肝轴」的影响可能更立即直接,因为肠道是直接透过肝门静脉与肝脏相连,健康的肠道菌群可以维持肠屏障的完整,一旦菌群失调将导致坏菌、病原体、发炎因子穿越肠上皮细胞,直接经肝门静脉移转至肝脏,诱导多重免疫细胞过度激活,引起发炎反应,导致肝损伤。上述提到的保水菌株 L-137 则能斜杠助攻,任职于日本国立九州医学院吉开泰信教授是微生物免疫学权威,投入数十年时间研究植物乳杆菌,L-137 是数千菌株中活性成分最高的一株乳酸菌,经独特”热封处理”将活菌转化为后生元并将效性成分(脂壁酸)等稳定封存于细胞壁内,与活菌相比更稳定,可应用于高温加工的烘焙食品或糖果饮料中,服用后优化肠道菌丛进而发挥护肝功能,临床证实食用 12 周 L-137 后,可恢复肠上皮细胞的屏障,改善肝脏发炎指标 GOP 和 GPT (图三),这是目前第一篇提出摄入乳酸菌可以降低健康受试者 GOP 和GPT 浓度的乳酸菌,因此被归类于「益源质」,与其他菌株、功效不明的后生元有很大区别。

L-137菌株透過腸肝軸(Gut-Liver Axis)降低肝臟發炎指標GOT及GPT

结论

随着国际益生菌研究的脚步推进,科学家逐渐解密肠道菌群与多个器官之间的蝴蝶效应,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轴线及具生理活性的菌株被发现,菌株也不再限于活菌,具备丰富科学实证的独特后生元,因卓越的安定性,符合保健品食品化的国际趋势,将大放异彩。